厚德博学 格物致新
冬春两季是冬凌草生产管理的关键阶段,直接关系到高标准药材田建设以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提升。示范区农科院中药材研究中心立足产业需求,系统开展2025年冬凌草科技服务工作,为冬凌草全产业链培育提供有力支撑。
一、整合资源,强化种苗供应保障
优质种苗是冬凌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。自2025年初起,示范区农科院中药材研究中心联合济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、济源克井镇枣庙冬凌草专业合作社、济源九里沟富民冬凌草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,依据不同区域生态条件,综合运用分根育苗、集约化种子育苗等技术,严格把控种苗培育标准,确保繁育出健壮、纯正的品种苗,从源头上保障冬凌草种植的高品质用苗需求。
二、精准施策,深化田间管理技术指导
在冬凌草越冬期,研究中心科技人员积极向药农宣传冬水冬肥施用的重要性,指导农户科学开展冬灌施肥、冬耕疏密及越冬杂草防治等工作。进入春季,针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,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,帮助农户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。同时,编制印发《冬凌草田间管理技术手册》,建立科技人员分片包干制度,为种植户提供涵盖技术培训、咨询服务、创业指导等在内的全周期科技服务,切实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。
三、因地制宜,优化育苗移栽技术服务
针对今年济源地区冬春干旱少雨的气候状况,在冬凌草种苗移栽环节,科技人员深入种植基地,开展现场技术指导,详细讲解并示范45度倾斜入土、地表保留四叶一心、浅埋压实根部的标准操作方法,着重强调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,并在3天内补浇第二次水的关键要点,同步推广地膜覆盖保墒技术,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。此外,围绕抗旱保苗、合理间苗、科学追肥等苗期管理核心内容,组织专题培训,帮助农户掌握关键技术,保障冬凌草幼苗健康生长。
截至目前,2025年冬春季节冬凌草生产管理工作已基本完成。据不完全统计,冬春期间冬凌草新增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,通过集约化种子育苗技术培育种苗400余万株。示范区农科院中药材研究中心实施的系列科技服务举措,为冬凌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有力推动了冬凌草全产业链的培育与壮大。